科技日报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刘霞)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组航天器总算观测到了科学家搜索多年的一个现象:行星际激波。
这些航天器构成了NASA的“磁层多标准使命”项目(MMS)。该项目旨在研讨地球周围的磁环境,依靠4枚相同的航天器协作制作正在发生的情况。由于4枚航天器都布置在互相相距仅20公里的范围内,它们能从最佳视角观测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新研讨中,科学家分析了2018年1月在磁场中发生的一个特别风趣的现象——行星际激波,即不断从太阳流出的带电粒子流(科学家称之为太阳风)的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讨人员制作了一副动画,展示了激波以及这些激波冲刷NASA的MMS航天器后其所反射的离子。不同色彩代表观测到的离子数量,暖色表明离子数量更多,黄色像素代表反射的离子。
当一个速度快的太阳风区域移动超越一个速度慢的区域时,科学家们以为,速度快的区域将能量传递给速度慢的区域,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激波。在2018年1月的观测中,MMS航天器首次捕捉到这种能量传递。
研讨小组期望未来还能看到类似现象,由于该使命应该每周都能观测到一次行星际激波。他们期望,未来取得的观测结果有助于更好、更具体地了解单次行星际激波的结构。
NASA于2015年启动了MMS使命,该使命耗资11亿美元,原计划为期两年,首要目的是研讨地球磁气圈中名为“磁重联”的爆破现象。迄今,该使命的持续时间已经是原计划的两倍。研讨结果发表于最近的美国《地球物理研讨杂志·空间物理卷》。
本文地址:https://www.qiwen007.net/html/94811.html
本文标题:研究小组希望未来还能看到类似现象,因为该任务应该每周都能观测到一次行星际激波。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奇闻007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本文标题:研究小组希望未来还能看到类似现象,因为该任务应该每周都能观测到一次行星际激波。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奇闻007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