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被低估的十大帝王:被误解的皇帝们
10、郭威
郭威,五代后周的建立者,出身贫寒,母亲改嫁,跟着继父姓郭,不久继父和母亲又过世,跟着姨父姨母还是过着贫穷的生活。青年时代也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估计是纹过身,武勇过人,被人称为郭雀儿,曾因醉酒杀过屠父。但是从军之后,喜读兵书,性格也变得沉稳起来。在五代那种乱世,郭威的上级变了一个又一个。从李继韬——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最后他跟了刘知远。后来,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成了最得力的左膀右臂。一年后,刘知远病故,郭威被任免为顾命大臣。不久,后汉就发生了三镇叛乱,三镇即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凤翔(今陕西凤翔)、永兴(今陕西西安),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
郭威画像
于是郭威就受命出征,他平易近人,广交将士和文臣,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亲冒矢石,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不管是谁提的建议他都能虚心接受,即使有人得罪了他,他也不计仇,终于使将士和睦上下一心,提高了士气和战斗力。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自焚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
郭威立下大功后,又被派到邺城防御契丹。但在这时后汉内部发生了内乱,文官与武官的斗争牵连到了郭威,结果郭威在京师开封的亲属全部被杀。郭威在众将的拥护下,带上大军去京师找后汉隐帝讨个说法。而隐帝不听母亲让人下诏与郭威和好的劝告,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苏逢吉也自尽了。郭威不费什么力就进了开封。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是学习了郭威的做法
聪明的郭威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让李太后先主持大事,以安人心。他又严禁士兵掠夺骚扰京城,恢复了京城的治安秩序。郭威派人迎接刘崇的儿子来继位,以此稳定宗室。
等一切稳定之后,郭威就将他的称帝计谋实施了:让手下将领发了假情报,说契丹要南下进犯了。然后就奉太后之命领兵出城,到了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拥立郭威为帝,历史书上经常说他是被迫称帝的,其实都是事先的预谋,郭威的大将北宋建立者赵匡胤估计就是学习郭威的做法发动陈桥兵变的,因为这两次几乎如出一辙。
郭威对中国的统一还是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的。也许是因为他的后继者柴荣的光辉和赵宋的统一,反而让他暗淡无光。
柴荣继承的就是郭威的局面,而赵匡胤更是学习了郭威的檀州兵变。现在,人们记得更多的却是陈桥兵变。最后总结一下,郭威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
9、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一名祢罗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看看这个评价何其之短,简直就是个酱油啊。他的历史评价就不说了,直接贴百度文qiwen.tv。
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护立时为大司空、鲁国公的宇文邕为帝。仍掌朝政。天和七年(572),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始亲自处理国务。蜇伏十二年终于走上前台
北周武帝宇文邕剧照
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令还北周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
推荐阅读:沙漠中突然出现神秘洞穴 里面让人大吃一惊
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北周武帝宇文邕剧照
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宇文护及北齐所修过于华丽的宫殿一律焚毁,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齐境有北魏所俘河西人世为厮役的杂户,周境有从东魏及南朝梁江陵俘虏的良人没为奴婢,他都豁免为良人。突厥强盛,目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宣政元年(578)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成行而病死。其长子宇文赟即位。不久赟让位于子宇文阐。又两三年,杨坚逼阐禅让,篡周,建立隋朝。
本文标题:被蒙骗上千年的真相:刘阿斗竟智力超群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奇闻007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